今年下半年以来,组织的大型集成报道地球绿飘带,再次激发起人们对治沙止漠、保护人类生存家园的热切关注。不过,在企业产业治沙方面,目前出现一些不尽如人意的现象,须引起重视。
近些年,国家鼓励地方政府和企业应用我国已故科学家钱学森的沙草产业理论向沙漠要效益,已取得不菲的成绩,吸引了全世界的眼光。特别是内蒙古和甘肃在省级层面还出台系列扶持政策,许多企业付出巨大代价,脚踏实地延长产业链条,创造了上千亿元的良好效益。不过,眼下个别企业以治沙名义大面积圈地,在搞一些与沙草产业无关的化工原料生产或用水量较大的为城市绿化繁种育苗等活动;个别集团化企业借助沙草产业名义获得政府项目支持,从银行大量贷款后,重头资金用于房地产、矿产等开发;还有的治沙企业,自己没种几棵树却将大面积的自然绿化和政府封育草地、林地挂上企业的标签去表功,套取种种好处。
可见,虽然沙草产业需通过上下游产品结合,赚取更多的资金周而复始地创造效益,但也需防止个别企业念歪经走偏路。目前,我国的沙草产业尚属起步阶段,要想使这一被钱老称作会掀起人类第六次产业革命的沙草产业有一个较高的起点,就必须遵循其理论的新农业文明内涵,审慎把握人与自然界和谐与协调发展原则,将保护生态环境寓于开发之中,寻求增绿增收途径。因此,对于个别将沙草产业理论无限引申,甚至偷梁换柱的企业行为,政府该用打假措施予以规范,以使政策、资金更好地集中在真正的沙草产业上,朝着人沙和谐共生目标迈进。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眼下还有一些企业为决策部门上报沙草产业效益时,虚报数据现象较为普遍。科学的理论需要科学的实践,科学的实践需要科学的规划。如果基本数据不准确,势必会影响总体规划的科学性。
所以,地方政府也应建立沙草产业发展评估机制和专项审计制度,以匡正企业行为,保障沙草产业良性发展。(记者贾立君)。
本文来源:千亿平台app-www.leishaocheng.com